用施工管理的精益化和信息化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劉培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中長期發展基礎領域首席專家)
建筑業轉型升級涉及許多內容,不僅需要提升建筑基礎理論水平、建筑設計水平、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等,也需要提升建筑施工組織管理技術和能力。在調研中發現,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建工集團才良分公司在建筑施工組織管理和技術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值得重視。
才良分公司的實踐可分為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化整為零。即把施工的各個工序拆解,同時按照科學管理原理對拆解開的工序進行優化,形成工時、工料定額,把優化的結果再進一步標準化和模塊化。
二是聚零為整。綜合了管理學中的計劃評審技術(PERT)和流水線管理理念,理清整個施工過程所有工序組成的網絡關系,并進行優化。上下工序銜接都制定了嚴格的質量驗收標準。
三是引入現代信息化管理技術,把上述各方面的成果都信息化、數字化。工人工作任務指派、各工序質量驗收結果等,借助于終端手持設備APP和云端的數據庫實時交互,從而既在施工過程中對于工人提供詳盡技術指導,也保留了全程的質量追蹤體系,這相當于在施工過程中強化了企業的質量內控和自我監理。
與傳統粗放的施工管理相比,以精益化和信息化手段推動施工管理提升,起到了多方面效果:保證了建筑物質量;縮短工期;保證施工現場安全;節材、節能、環保;降低甚至徹底從源頭上消滅用戶投訴,實現開發商、施工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共贏;通過合理安排人工、合理安排原料訂購時間、縮短工期、節約各種要素等,提升了施工企業經濟效益。這一整套體系如果在建筑招投標環節廣為使用,可以提高招投標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有助于消除招投標環節的腐敗。
才良分公司的探索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比如,可以探索和上游建筑設計環節的對接,促進上游設計環節的優化;同下游最終住戶的需求對接,更好地響應住戶要求。
推廣建筑施工管理的精益化和信息化,有可能帶動建筑業業態發生裂變和重組,向工業化和服務化演變。比如,在建筑施工企業中將有可能出現一批掌握強大施工組織管理能力的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商。同時有可能分化出眾多相應的中小型專業公司,各專其長,在各自領域不斷提高生產率水平。這樣,通過專業化分工帶動生產率提升,通過對專業公司的合理調配,全社會建筑業生產率水平和競爭力將保持在很高水平上,進而為我國經濟實現“兩個中高”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作出貢獻。
隨著生產率和競爭力水平持續提高,我國建筑業也必將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推動實現多方共贏。
追求建筑工程“中國制造”的高品質
■金龍林(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院長)
精益建造是黃才良基于長年的施工經驗,通過不斷摸索、不懈的努力總結出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標準模式,是自下而上、扎根于基層的中國式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熬娼ㄔ臁辈帕寄J街饕攸c在于將復雜的施工工藝化繁為簡,將設計施工圖中的各種標準圖集作法分解為易操作、可控制的工藝模塊,從而實現了對工程工法的模塊化管理、現場裝配化管理,最終體現在建造的高質量、高效率。
這種拆解施工做法、分解任務單元、構筑工藝流程的管理手法看似簡單卻做之不易。國內一般工程,無論是設計師還是施工方都依據單一標準圖集指導施工,忽視工法、工藝流程。特別是土建施工基本上做不到對施工圖的深化設計、拆解做法。只有幕墻、鋼結構等基于工廠加工制作的工程才會有深化設計工作。建筑工程要追求高質量深化施工制作圖及把控施工各環節是必要的前提。以高工程質量著稱的日本建筑工程管理為例,日本的工程總包(General contractor)開始施工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化設計、拆解施工做法,編制大量的模版圖、鋼筋圖、排磚圖、施工工藝組織圖等等。再依此組織施工,分包給由工匠帶隊的各專業施工隊,各團隊依工序完成自己的工作。這種管理模式與精益建造十分相似,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只有分解了工藝環節,把控各細部,才能做到精細建造。
精益建造的另一特色在于管理體系,基于信息平臺的精益建造模式。分解了施工工法,加大了工藝環節,因此管理、把控各環節流程變得至關重要。才良管理模式就是針對各工藝環節,采取“目標-計劃-執行-檢驗”的循環反復工作模式。確定每階段的目標,制定每道工序計劃,計劃的執行單位以時計。通過網絡平臺下達到施工人員,施工結果通過網絡實時反饋,監理驗收。通過信息平臺做到了任務管理、流程管理,實現了施工現場流水線操作、模塊化管理,即精益建造互聯網+的模式。
精益建造的工程組織模式及管理模式給我們的啟示是,要追求建筑工程“中國制造”的高質量就應該建立精益建造這樣的標準。現在提出的建筑產業化、裝配化的目的之一也在于,升級工程建造的質量、要求精益求精,要求改變以往粗放快速發展模式。
以造汽車的方式建造建筑
■曾 捷(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設計院副院長)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的施工組織,體現在施工現場的工業化管理,以造汽車的方式建造建筑,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的精準要求,完成每一個施工模塊,它是將工廠化生產的精準要求運用到施工現場,以達到精益建造的目的。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具有下列優勢:
1.縮短施工工期
變粗放的管理為精益化管理,通過對工序的拆分,以模塊為單位組織施工計劃,可達到小時級控制的精度,施工作業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對58號樓的管理,可縮短工期18%。
2.保證施工質量
對施工工序的模塊化拆分,有助于提高作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與熟練程度,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形成。以前一個工人可能需要完成一個工序的全套工作,現在細分到模塊,工人要完成工作的技術內容可以更專一,技藝更嫻熟,從而更能精準地完成特定模塊的任務,工作質量更有保證。
另外,信息化的管理能做到每個模塊的工作過程都有記錄,工序留痕,使得工人的責任心增強,質量問題也具有可追溯性。每個模塊質量的保證為整體施工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3.減少資源浪費
使用信息化平臺編制施工組織計劃、進行現場管理,采用工業化模塊作業,提高了施工采購、備料、用料的精準度,有助于減少資源的浪費,有助于提高施工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雖然“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目前還處于摸索和試點階段,但企業已總結出了一些施工經驗,通過打造信息化管理平臺,在“零距離溝通、零質量缺陷、零現場堆放、零安全事故、零交接窩工、零進度障礙”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推廣精益建造模式,有助于提高我國施工企業的建造水平,有助于我國施工企業的轉型升級。
關于精益建造與BIM技術的結合
■魏 來(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BIM建筑設計研究所所長)
建筑工程行業參與方和利益相關方多,程序繁雜,建設對象時空管理跨度大。而與這種復雜性對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建筑工程行業的技術應用和風險控制長期處于低水平。隨著建筑工業化腳步的加快,建筑工程行業正在試圖將制造業的先進理念和做法借鑒過來,從而使工程質量、成本、進度等方面的控制實現科學化。BIM技術的出現,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的同時,也促使新的作業方法逐漸興起,從而使精益建造成為可能。
精益建造與BIM技術的結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建造過程標準化。BIM是一個標準化操作的方式和工具,缺乏一致性規律的BIM數據是無法使用的。這就“迫使”操作者按照標準的規定,對建造對象進行BIM化,整理BIM數據。當中涉及到信息分類和編碼技術、信息操作和交付原則,建筑對象描述方法等,從而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建造對象的信息,在建造之前和過程中對建造對象有了更為詳細的了解。
2.協同方式制造業化。精益建造離不開精益協同。BIM技術為精益協同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鑰匙。信息傳遞仍然是協同最主要的內容?;贐IM的概念,建筑數據的表達和傳播方式擺脫了二維的模擬,走向高度真實化,與此同時,弱化了人對信息的解讀和干涉,增強了機器之間的客觀交流。這兩個特點正是制造業早已實現的技術協同方式。隨著BIM技術的深入發展,通過模擬、運算、分析等信息化手段,特別是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集成化項目交付)等先進的作業方式逐漸成熟,建造過程中的人、材、機以及其他相關因素,都會以更高的效率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建造過程更加科學。
3.工程管理科學化。工程管理是精益建造的重要內容。出于自身的技術特點,BIM技術與工程管理堪稱是完美結合。首先BIM技術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手段,使管理者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打破了傳統技術帶來的信息壁壘,大大增強了認知半徑和管理半徑。可以說,管理者目前完全可以做到實時監控項目信息。另外,BIM技術也為工程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決策依據。在建造階段,BIM技術可以提供全部項目信息的70%,這些工程信息和風險信息以及財務信息疊合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在上述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且成效明顯。
才良模式“夢工廠”的十大意義
■成際貴(江蘇省建筑行業協會駐會副會長)
通過58號樓的精益建造實踐,從黃才良“夢工廠”里走出來的施工現場工廠化,主要意義表現在以下十方面:
一、是對施工項目實現綠色管理、綠色施工、綠色建筑的全新探索。
二、是對項目管理文明化、一體化、系統化、信息化、精益化、精準化、物流化、模塊化、標準化的成功再造。
三、創造出了高于國家現行施工標準和工程質量的服務文化。
四、為目前陷入困境的建筑施工企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五、以優質的住宅產品滿足百姓需求,以供應改善需要,推動住宅市場供給側改革的發展。
六、為正在走出國門,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施工企業,如何“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與發達國家的施工企業同臺競技提供了核心競爭力。
七、豐富了國家正在倡導并推行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和工廠式施工的內涵,拓展了工廠式施工的思路和途徑。
八、宏揚傳承大國工匠精神。
九、為建筑產業工人的職業成長提供了標準和模式。
十、有望成為可復制的“肯德基建造模式”,為中國建造走向世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建筑業提質增效與創新發展之路
■劉東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
建筑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粗放建設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刻不容緩。“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將工業化的思想與管理應用到施工現場,用實踐驗證了建筑工業化精益建造模式,是建筑業提質增效與創新發展的可行之路。
1.精益建造優勢明顯
建筑業向質量效益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轉型發展,重點在創建工業化生產建造方式及其組織管理方法、施工工法手段和集成技術,難點在創建工業化生產建造方式及其組織管理方法、施工工法手段和集成技術,出路也在創建工業化生產建造方式及其組織管理方法、施工工法手段和集成技術。建筑工業化精益建造模式的核心是將先進的系統化工業生產管理方式、手段和技術應用于房屋生產建造中,采用集約化與精細化生產建造房屋,建筑工業化精益建造模式的特征是建造系統化、生產連續化、工序標準化、工藝精細化、分工專業化和管理組織化,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保證了建筑產品質量。與傳統粗放型建設模式相比,建筑工業化精益建造模式的優點明顯:
第一,能夠全面提升建筑綜合質量和品質。采用建筑工業化精益建造技術和管理體系,生產施工為工廠式建造, 采用先進的工藝以及技術組織實施,實現了良好的質量控制。
第二,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大量的建筑工人由“泛專業交叉式作業”向“專業分工化工序建造”為主的產業工人轉變,減少了人工成本,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有利于環境保護,實現文明施工,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綜合效益明顯。
我國建筑業應堅持走工業化建造之路,以促進行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推進傳統粗放型建設模式向工業化精益建造模式轉型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的歷史跨越。
2.提高建設質量為中心
建筑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發展精益建造模式提高建設質量與品質,不僅是供給需求,也是產業發展、社會發展需要。實現建筑工業化的精益建造模式應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應堅持把創建工業化生產建造方式及其組織管理方法、施工工法手段和集成技術的轉型創新擺在建筑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相關創新的制度環境,研發突破關鍵瓶頸,走管理與技術同步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第二,堅持把質量作為建筑業與精益建造模式的基本理念,加強建筑生產建造環節質量技術攻關的同時,完善相關法規標準體系與監管體系,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精益制造在建筑領域上的具體實踐
■劉衛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室主任)
建筑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行業,如何把“精益制造”理念引進這個傳統行業,擺脫建筑工程建設過程臟亂差的形象,打造一種真正的現代化工業生產模式,可能是許多建筑人的一個夢想。在才良公司調研現場,整潔干凈的工地、井井有條的調度、精益求精的質量控制,的確都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才良模式最精髓的是他的“標準化”,大到整個工期推進的優化,小到一個建筑構件的生產與質量檢測,都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施工標準。其實,絕大部分建造方法,國家和部門都有相應的標準,但這些標準的深度和準確度還沒有達到像才良模式這種程度。
高度的標準化解決了兩個非?,F實的問題,一個是由于標準模糊性導致的質量參差不齊。在建筑施工領域,企業在部分工法操作上缺少高度標準化,難以實現穩定的質量控制,特別是產業化的建筑工人缺乏的現實情況下,質量控制更多依靠部分“工頭”的個人經驗與責任心,這就導致大量工程質量無法統一,出現“要求嚴一點,工程質量就好一點,要求松一點,工程質量就差一點”的現象。
高度標準化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提高了建筑企業的經營效率。由于缺乏統一科學的建造流程設計,一些建筑企業經常會出現窩工、怠工問題,降低了建筑企業的經營效率。才良分公司通過標準化過程,改變了傳統“從上到下”的工序,代之以“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大大縮短了工期,工程進度細化到了以小時來計劃,提高了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程度,節省了勞動工時,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
此外,才良模式還為信息化改造建筑業,提供一個很好的實踐案例。通過調研了解到,才良分公司為了實現高度標準化,出巨資進行了每道工序的信息采集,雖然看似這種辦法的一次性投入較大,但一旦形成成熟的建筑施工數據庫,就可以進行低成本復制,發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同時,在建筑施工數據庫的采集與整理過程中,也可以挖掘出客戶的真實需求,為設計、開發、采購等產業鏈和供應鏈主體,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市場數據。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的四大創新價值
■穆靜波(北京建筑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教授)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取得的顯著成效,沒有持久恒心和毅力很難做到。其中感觸較深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施工流向全部由下至上(外涂面層除外),有效縮短了工期。
在房屋建造、特別是高層住宅工程中,遵循的施工流向一般是結構自下而上、裝修裝飾從上向下,而58號樓的外裝底涂及室內裝修也采取跟隨二次結構自下向上進行,大大減少了對空間的浪費,使得計劃工期縮短了18%以上,其意義遠非如此。
(1)現有工程往往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前期拖后,致使裝飾裝修階段搶工而影響質量或埋下隱患。
(2)裝飾裝修施工內容多、銜接交叉多、構造層次多、施工工序多、間歇等待多,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易造成空間矛盾、工種間的干擾、養護或干燥時間不足等問題,不但影響效率,更易造成質量問題。
而裝飾裝修階段有大量的施工空間(特別是高層建筑)。58號樓在解決好結構驗收、施工安全、避免滲漏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流向和提前插入,使得工期縮短。采取細分作業工序并給每道工序一個樓層的作業空間和充分的作業時間,形成工序間的細部流水作業。工序間的流水,減少了工種間的相互干擾;工序流水節拍的增加,減少了作業人數且增加了工作面,使作業不擁擠、材料供應不緊張、間歇要求易于滿足,使工程質量易于保證。
當然,裝飾裝修流向的改變需將成品保護工作適當加強。
2.實施四級計劃系統,利用末位計劃實現小時級控制。
先進的計劃系統是精益建造的核心,58號樓工程實施了總控計劃、分部計劃、分項計劃和按分項工程排布的末位計劃這種四級計劃系統,不但能控制總體、指導各個階段,且使每個分項工程中的每道工序實現了小時級的精準控制。使得在計劃執行過程中,由下而上保證各階段計劃的實現、工程不延誤,從而保證按期交付。末位計劃的精確制定與執行,使得材料及構件供應及時、不紊亂,減少現場空間的占用和損耗,機械及勞動力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從而可降低工程費用。
3.制定了本企業的工序標準及定額,使精益建造有了可靠的根基。
國家、地區的標準、定額對于精益建造是遠遠不夠的。才良分公司將多年積累、精益求精的經驗轉換為工序標準模塊1000余個,為精益建造的實施創造了充分的條件。這些工作的艱辛、工作量巨大可想而知。若能夠在各個企業推廣應用,并按照技術的發展、工程差異、自身的特點等適當修整,將會對全國精益建造的開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4.利用互聯網實現終端控制,為精益建造的實施提供了平臺保障。
工程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解決好項目管理人、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尤其是解決工藝工法標準數據存放、共享和生產工藝、管理、成本、崗位標準流程實施,建設好信息平臺是關鍵,使用互聯網平臺是重要的保障。58號樓工程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實現準時開始、準點供應、準時驗收等動態的可預計可追溯管理,并以此保證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在公開、透明、高效中正常運轉,利于實現“零距離溝通、零質量缺陷、零現場堆放、零安全事故、零交接窩工、零進度障礙”的精益管理目標。
才良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取得了由上至下對精品工程的認同感,通過多年的積累、摸索和總結、創新,開創了精益建造的良好先例,提升了工程的管理質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也使得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理念得到了較好的體現。雖然還不盡完善,但很值得推廣。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