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廊是重要的城市地下“生命線”工程。為適應北京市綜合管廊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規范城市綜合管廊工程的規劃、設計,統一城市綜合管廊工程設計主要技術指標,保證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做到安全適用、經濟合理、技術先進、便于施工和維護,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于今年啟動了北京市地方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的編制工作。目前《規范》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將于近期在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網站公開征求意見。
統籌規劃地下空間 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
根據推進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工作的要求,《規范》從規劃布局、規劃斷面、三維控制、監控中心4個方面對綜合管廊工程規劃提出技術要求。明確規定綜合管廊規劃應協調綜合管廊與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關系,統籌確定綜合管廊布局,并最終形成以綜合管廊為骨架、地下地上統籌協調發展、集約高效的城市市政網絡,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及城鎮化發展質量。
《規范》規定,綜合管廊工程規劃應結合城市地下管線現狀,在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給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氣、熱力、供冷、電力、通信、固廢等專項規劃以及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的基礎上,確定綜合管廊的布局。
細化國標框架內容 突出古都特點
《規范》統籌考慮了北京市未來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并結合北京地區地形地勢特點及城市副中心建設要求,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規劃設計。
《規范》在國標基礎上,補充完善標準框架及條文內容,針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及舊城區地下管廊綜合規劃設計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實驗驗證,明確天然氣、雨污及熱力管線入廊技術要求,并要求上述管線必須入廊。
為切實美化城市景觀、突出古都風貌特色,《規范》規定綜合管廊地面附屬構筑物及設施應與周邊景觀協調統一,以保護北京原有舊城風貌、改善建成區臨街景觀、保障新建區臨街景觀總體規劃設計實施效果。
《規范》明確提出,綜合管廊工程規劃應與城市地下空間規劃、道路規劃、軌道交通規劃、市政工程綜合規劃相銜接,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建設的原則;應集約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統籌規劃綜合管廊內部空間,協調綜合管廊與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關系。
加強安全防控管理 推進新技術應用
在《規范》征求意見稿中設有12條強制性條文,其中有6條是為了保證安全而設置的。
如“天然氣管道艙室的排風口與其他艙室進風口、排風口、人員出入口以及周邊建(構)筑物口部距離不應小于10米”、“天然氣管道艙室的各類孔口不得與其他艙室連通,并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等,就是為了避免天然氣管道艙內正常排風和事故排風中天然氣氣體進入其他艙室,并可能聚集引起的危險。
再如“當熱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質時,排氣管應引至綜合管廊外部安全空間,并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進一步確保管廊的運行安全。
此外,在保證現有地下管線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規范》對裝配式預制拼裝、GIS、BIM、氣力垃圾管道輸送、管廊巡檢機器人等新技術進行了專題研究,從結構和附屬系統方面完善并強化防災系統及管理系統的相關規定;在各艙溫度控制、墻體防護、應急隔離等方面分別進行針對性設計,確保管廊內作業人員、管廊及入廊管線的安全;為監控、防火等新技術的引進預留空間。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