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的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立足民生,瞄準市民出行、安居樂業的細節之處,把百姓的事當作天大的事,克服重重困難,選在民生問題突出的老城區、城市中心,疏解交通堵點、打通微循環;在新城區興建綠地、公園、公共設施,拉伸城市骨架。在城市的出行速度、便捷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和品位持續提升的過程中,美好生活的格局越來越大,百姓心中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疏解渠化交通要道——
橋下堵點20天打通
百姓連贊“痛快”
今年的2月28日,搶在春季開學的前一天,公路大橋南引橋周邊三處改造道路同時通車。過往的出租車司機、附近小區居民和上下班經過的市民,都連贊“痛快”!
松花江公路大橋區域是我市南北向和東西向交通重要節點,長期處于擁堵狀態,特別是學校開學后尤為突出。為有效改善該區域交通環境,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到現場踏查,專題研究交通治理方案,將松花江公路大橋南引橋橋下周邊道路疏解渠化項目納入2017年城市建設和維修改造計劃,列為應急搶修工程。
在如此重要的交通節點施工,要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佳效果完成,必須具備科學高效的組織和施工能力。市建委會同市規劃、財政、交管、城管等部門反復研究,針對區域交通流向、流量等實際現狀,認真研究疏解渠化方案,并積極協調相關管線產權單位,順利完成了路燈、綠化、交通站牌、垃圾箱、早餐亭等設施的遷移工作;市交通局提前完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橋南引橋東南側的公路客運站移址搬遷工作;市城管局調集人員力量,于2月20日啟動施工,投入各類機械施工設備90余臺套,克服冬季施工和挖掘凍方等困難,盡量采取夜間施工的方式、避開早晚高峰期施工,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在具備條件的區段,實施24小時連續作業方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該項目第一階段的臨時過渡施工于2月28日完工,按計劃于開學前開放交通。
在緊張的施工中,城管部門充分考慮了對周邊環境和綠化的影響。在防汛路新增車道上,一棵挺立在道路中間的50年老榆樹被保留下來。為了不影響它生長,還在它的前方留下了50米長的綠化帶。
6月初,動力廣場環島改造后的人行道鋪裝搶在哈洽會前完工。在多部門的配合下,克服工期緊、任務重、地下管線情況復雜、交通樞紐施工組織難度大等困難,僅用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完成此項工程。施工期間,最大程度保障了車輛和行人的通行,配合這次改造,還新建人行道7650平方米,開辟出更多通行空間,工程于4月15日開工,兩個月來,參建單位投入各類施工人員200余人,機械50余臺套,兼顧安全質量和文明施工,采取環島處全封閉施工、道路拓寬部分夜間半封閉施工的交通組織模式,并研究確定采用三輛吊車導吊的方式進行地道橋上加梁的吊裝,同時,為保證質量和工期,對橋面系及現澆部分均采用速強混凝土進行施工。改造后的動力廣場區域通行能力由9200輛/每小時提升至12000輛/每小時。根據動力廣場交通需求情況,該路口采用了“一主兩輔”3個信號燈崗聯動控制方式,主路口入口導向車道采用“3直3左”配置,右轉車輛需提前進入輔助車道分流。同時,主路口內增設左轉彎待轉區、直行待進區,并在信號燈右側增設待行區LED誘導屏,提示駕駛人按照信號燈指示進入待行區,以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8月10日,西二環路清濱路至前進路段地面交通組織渠化改造應急搶修工程也正式開工。工程完工后,將有效改善道路微循環,緩解道路交通壓力,進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這一系列對重要節點、重點堵點改造的難、險、急工程,體現的是哈爾濱為治堵、打通微循環的決心。通過充分挖掘現有道路資源,優化交通設施配置,科學交通組織,快速暢通道路,提高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疏解了一處處常年的堵點、卡點,也由此解開了百姓心中的堵,讓出行的通暢,變成了心里的順暢。
打通老城區“卡脖路”——
家門口路寬車暢 房子跟著升值
今年以來,市建委圍繞改善交通環境、解決民生需求,集中實施了一批道路疏解工程,重點打通了老城區的十余條大大小小的“卡脖路”。百姓感嘆說:“家門口的老路拓寬了,變美了,不僅出行方便,連帶房子都跟著升值了。”
一面街道路拓寬改造工程于2015年竣工通車,但由于歷史原因及鐵路運行需要,位于森林街以南約100米處的濱州鐵路線松南站站房始終未能移除,形成卡脖路,造成區域交通循環不暢,對百姓出行帶來較大影響。今年8月4日,松南站站房被拆除,困擾多年的卡脖路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隨即,工廠街東段打通工程完成凈地,正式實施打通工程,進一步優化完善區域交通路網,有效疏解了火車站周邊道路交通。
新道街是連通老道外二十道街、濱江街與原太平東直路的重要區域交通通道,但受兩處占道建筑影響,在松浦大橋二十道街引橋橋下輔道處形成卡脖,臨時路面狹窄,坡度較大,車輛通行十分困難。按照市政府關于打通微循環工作部署,11月17日,道外區對遠東大廈一側占道建筑實施強制拆除后,工程項目處按照領導指示,組織施工單位晝夜施工,在完成基礎回填、車行道、人行道、擋墻等施工后,提前兩天開放了交通,改善了區域交通環境,消除了長期影響道路通行的一個頑疾。
交通樞紐設施配套升級——
護行每天出門和回家的路
無論是出遠門還是上下班,安全出門,平安回家,是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最平常百姓的幸福期盼。
哈爾濱火車站廣場是服務于哈爾濱火車站旅客進出哈市和公交換乘的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人流集散最集中、交通功能最復雜、城市景觀問題最突出的交通性廣場,鐵路部門計劃改造哈爾濱火車站。為了配套哈北站的改造,市建委牽頭,負責建設哈站北部市政路網工程,對地工街、安寧街、地德里街、海城街輔道、工廠街、買賣街進行綜合調整,疏解區域交通。其中包括打通、拓寬、改造道路,配套建設市政附屬設施。通過拓寬改造周邊道路,加快區域交通流量疏導,提高交通集散功能,從根本上優化火車站區域交通環境,完善哈爾濱市路網建設。隨著哈站北廣場及地下停車場相繼建成投用,哈爾濱火車站的區域功能和便民作用立刻凸顯出來。出入哈爾濱站交通方便、停車便捷,廣場上美麗的景色,方便的休閑和服務設施,讓市民和旅客感到舒心愜意。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觀測,哈站北廣場交通樞紐工程極大地調整了哈站的交通布局,通過地上、地下的進出分流,減輕了站前廣場的交通壓力,提升了窗口形象,使哈爾濱的整體交通路網得到了有效激活。
于此同時,每天上班、回家的出行安全,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兼顧點。市建委在調查中發現,隨著城市封閉型快速道路的大量建設,過街人行交通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人行天橋在外在形態上具有特定的城市形體特征,但在其內部空間上卻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因此,天橋的建設,除了分流人車,更應體現對行人的關照,應根據行人的習性,合理布置,既體現天橋建設對行人的關懷,又有利于整個城市軟環境的改善和提升。今年,哈爾濱市在哈爾濱學院、新三中、南三環及新陽路四個路段建成了四座天橋,這些路段均是人流密集區域,附近大多有學校、商場,四座人行天橋的設計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特色,對路面材料的選擇充分考慮了冬季、雨季的氣候情況,選擇了防滑、防塵材質,并增加了橋上照明設施,體現出對行人的關照。天橋建成后,不僅提高了原有道路節點的通行能力,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同時對減少交通事故等起到了積極作用,是一項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的利民惠民工程。
辟建道路聯通新老城區——
百姓安居樂業 城市發展提速
民生、產業、創新、生態,這些關系百姓福祉的方方面面,是城市建設的主攻方向。為了更好更快的完善區域網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市建委把道路改造、大項目建設、新型技術等重點工作植入到百姓工作、生活的最需要點。
提高城市道路載體功能,服務周邊區域交通,激活新老城區,是落實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城市軟環境和硬環境的重要舉措。今年夏天,隨著顧新街從和諧大道跨線橋至龍葵路路段通車,道路為雙向6車道,部分道路寬處8車道。連接哈西與群力兩個新區有了一條捷徑。顧新街續建工程起點鄉政街,終點道里規劃南北路5,道路全長500米,從去年9月下旬進場施工到今年6月15日竣工,在激活新老城區的同時,極大地緩解了機場路、康安路、鄉政街等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成為提升城市發展速度的快車道。沿街兩側,大量的樓盤拔地而起,夜晚來臨,燈火通明,點亮了許許多多家庭對美好的期盼。
哈西大街是哈爾濱市西部地區一條主干路,為學府路的平行道路。哈西大街連接哈爾濱市群力新區、道里城區、哈西新區,與城市快速路三環路相交。哈西大街打通工程一期對哈西大街三環路至南崗區南北路區域實施打通了全長897米、寬度60米道路。這段道路的打通,使這條“動脈”聯通到了哈南編組站與三環路之間的房身村、靠山村等地區,拉伸了城市的骨架,可有效促進該地區的土地開發利用、帶動和盤活區域經濟。市建委將組織實施哈西大街綏化路至規劃路路段的打通工程,在西部地區增加一條跨鐵道路,改變過去受哈南編組站鐵路影響,跨鐵路道只能選擇哈雙南路及學府路,因兩條道路間距約6公里,車輛要繞行很長距離才能到達的情況。這一條路的打通,使哈爾濱西部地區路網綜合交通能力大幅提升,分流了哈爾濱西站的車流,加大主城區與新興經濟區功能鏈接,促進了城市西部地區的融合發展?! ?/span>
除了主城區之間的打通和聯通,城市的發展還在持續壯大骨架。今年,市建委牽頭啟動了呼蘭區向陽路道路工程。
向陽路起點為蕭紅大街,終點為濱河路,全長2096.277米,紅線寬60米,雙向6車道,新建機動車面積47542平方米。建連續板梁橋一座,橋梁全長35.6米,面積840平方米。該工程于去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當年完成投資0.3億元。今年3月中旬復工,該工程今年上報市城建計劃投資1.92億元,截至今年8月底完成計劃投資0.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計劃1億元,11月15日竣工通車。
這些聯通工程的相繼竣工,讓城市兩岸的經濟活力有了新的增長點,也讓城市的生態環境、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面目一新,構筑起城中心、群力、哈西、哈東、平房、前進、松浦、利民、呼蘭九大組團、功能分區明確、組團布局合理、楔形綠地相隔、人居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完備、交通網絡便捷、風貌特色突出的生態城市。在這樣的城市中生活,可以安居樂業,自然倍感幸福。
(來源: 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